年度工作计划

2018年工作要点

新闻作者: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3日浏览次数:

 

2018年学校党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重庆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建设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和申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为抓手,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第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国际先进水平优质高职院校起好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技能型时代新人。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王思想遗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2.持续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建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示范课堂,力争入围全国万个示范课堂。组织开展爱国?奋斗精神教育。深入开展宣讲对谈活动,实现班班讲、人人懂,实现师生全覆盖。组织习近平教育思想学悟行”“学习进行时”“行动进行时系列宣传。深入开展以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为主题的党、团日活动,以重走改革开放路,砥砺爱国奋斗情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的网络教育活动,以凝聚青春力量,闪耀青春光彩为主题的典型人物宣传活动。

3.精心组织好学习培训和研究工作。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轮训,组织党支部书记参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网络培训,组织辅导员和大学生党员参加网络示范培训,组织思政工作骨干参加国家示范培训。校内组织1-2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工作。深入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工党员在行动。坚持和完善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围绕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做好专项课题新立项和2017年度结题验收工作,推出一批有质量的研究成果你,。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4.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全市教育系统党建质量年要求。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线上线下结合助力,校内校外结合推动制订完善高校党委运行体制机制办法,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治校理政的能力。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细化、完善党委会和办公会议事制度,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5.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按照《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要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落实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严管课堂教学阵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问责制度,建立教材严格选用审核制度,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严管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建立健全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定期研判、审查备案、应急处置和考核督查制度,加强对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等引导和管理,严格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防范和抵制校园传教渗透活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严管校园网络舆论阵地。严格校园网络信息发布与安全管理,加强对校园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管理,做好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建立健全检查指导、追责问责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严格校报新闻采编管理,进一步增强思想性和可读性,提高舆论引导力,扩大影响力。加强校内自办刊物管理。

6.强化新形势下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实施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围绕增强领导干部八个本领制定干部培训管理办法和培训规划,创新干部培育形式,利用各类干训基地,有计划、分层次、分批次地组织举办全校科级以上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组织好新提任干部的试用期满考核工作。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注重结果运用。落实干部人事档案约谈会议精神,全面清理、整改全校干部职工档案。

7.切实加强学校基层党的建设。落实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高校党建对标争先建设计划要求。加强党总支、党支部建设,推动落实《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出台系列文件。制定党支部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加强政治把关作用的具体办法。推进党支部活动规范化建设,用好用活《基层党建工作手册》,加快推进党支部活动纪实系统建设,构建党支部活动过程纪实、实时监管、数据分析、综合评价四大体系。全面实施党建活动年初备案、年终检查制度,健全党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机制。夯实党建基础保障工作,督促指导各党总支完善12371党建信息平台。督促各党总支全面悬挂党组织牌子,设立党务公开栏,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规定。结合智慧校园建设,探索推动互联网+党建特色,打造学校党建工作特色。增加服务内容,开放服务窗口,创新服务形式,稳步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党费收缴、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党费收缴、使用管理。及时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优化校院二级管理考核制度,健全三级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机制,完善《党建工作考核办法》,优化《党建责任清单》,注重结果运用。落实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分级分类组织实施党组织书记全覆盖培训。

8.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继续整治四风问题,盯紧四风问题新动向,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坚决查处顶风违纪行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大问责追责力度,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继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网络体系和制度体系,制定学校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办法,修订学校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制定领导干部权力清单,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重点部门、重点岗位权力约束的监督控制。切实抓好学校师生作风建设和日常管理,加强会议管理,精简会议,强化会风管理。建立学校调研工作制度,大兴调研之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加大违规违纪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发挥警示威慑作用。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点面结合,加大对重点工程、专项资金使用等项目的审计力度,利用好审计结果。梳理制订纪检监察工作、审计工作业务流程,明晰责任分工,强化规范管理。

9.加强工会、统战和离退休工作做好工会换届工作,开好教职代会,发挥工会、教职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指导丁香水榭家属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做好新形势下的离退休人员工作,加强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建设,完成老龄委换届工作。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好老同志作用,积极推进各级关工委工作有效开展。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统战工作。围绕统战工作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与党同心主题实践活动。定期研究统战工作,坚持召开双月座谈会,及时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听取民主党派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0.加强学生管理和共青团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学生管理,加强实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朋辈教育和网络教育。在学生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奖、助、贷等形式,加大资助力度。深化共青团作用发挥,创新青年管理服务形式,提升共青团凝聚力、向心力。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活动,进一步扩大社会实践的覆盖面和实践的深度,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影响力,组建2-3支市级重点团队。大力支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广告设计”“建模”“英语演讲”“应用文写作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市级以上奖励不低于50个。

11.切实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地,力争成为示范校(院系)。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课堂教学主阵地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作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健全党委教师工作部运行机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健全教师定期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统筹做好教师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开展四有好老师育人楷模评选和宣传活动。加强思政队伍建设,逐步配齐配强辅导员、思政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工作队伍,分层分类抓好培训,完善激励机制,严格落实辅导员双重身份、双线晋升、分级管理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政策,制定辅导员工作实绩在职务、职称、职级评聘方面的认定办法。推进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和思政课教学示范团队培养工作。推动学校官网改版升级。创新形式加强学校两微一端建设,着力打造成为全市具有影响力的官微。加大社会媒体新闻宣传投放力度,提升学校形象。开展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活动。

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办学活力

12.分类施策推动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托《章程》统领,完善决策、运行、监督和激励等四大机制。突出理事会在学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召开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增补2-3个理事会理事,进一步规范学校理事会运行。修订学术委员会运行制度,充分发挥其在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术道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战略研究、教育质量监控、分类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加强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和学生组织建设,拓宽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统筹校友会、基金会为平台的多元办学资源。健全校友会运营机构,组织访谈校友30名以上,举办校友论坛4场以上,组织校友专场招聘2场以上,推动基金会注册运营。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扩大两个职教集团的影响力,召开职教集团年度工作会议,增补职教集团理事单位5-10家,力争在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上有所突破。推进校务公开,主动接受监督。

13.推进顶层设计落地落细深入开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和十三五发展规划推进工作。制定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开展第二次党代会精神解读,及时制定任务分解表,画好路线图,确保第二次党代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抓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2018年度实施考核工作,按计划对十三五发展规划各项核心指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加强对规划的过程管控,检查规划要点的执行情况。扎实推动国家产教融合发展规划项目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和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确定的任务和项目的实施。认真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特别是学校综合发展的项目与指标的研究,编制学校改革发展项目资源库,引领、指导学校的改革发展。定期编制职教动态决策参考,提升服务决策能力。

14.深化融合发展提升办学效益。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推动2个混合所有制学院建设,进一步完善运行体制机制,优化合作运营模式,争取3个专业首次实现招生100人以上。拓展不同层次办学,探索打通职业教育立交桥,深入开展五年一贯制“3+2”中高职衔接办学,加强对合作中职学校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合作办学方式方法。实现与2-3所市属本科院校合作开办2-3个专业,通过加强校校合作,实现本科层次办学。推动与3所国内高校的教师互派、学生访学交换工作。继续实施双千双师交流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15.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切实科学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科研质量保障、教师发展评价、专业动态调整、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管理服务水平管理等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过程监督,完善绩效考核。合理划分校院两级责权利,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监察审计机制。逐步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各自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建立管理服务工作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学生全面发展标准等五大标准,建立完善五纵五横一平台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体系,形成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常态化建设与应用,强化数据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预警功能。以学校质量管理综合数据监控平台为载体,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构建覆盖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建立考核性诊改和质量报告制度,诊改工作与绩效考核全面挂钩,质量报告面向社会公开,人才培养质量接受全院师生、全社会监督。

16.全面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着力提高全院师生信息化水平素养,组织3-5场专题报告,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大力支持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微课程建设,力争《汽车车身维修技术》资源库申报成为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实现学校国家资源库零的突破;重点培育2-3个市级资源库。加快推进教室、机房、实训实验室、宿舍、图书馆等区域的数字化改造。大力推进在线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管理,依托智慧职教云资源库应用平台,实现20门以上在线课程资源的上传,拟制定在线课程使用激励措施,逐步做大、做强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规模、质量和受益面;推选或鼓励50-100门校内优质课程的教案、讲稿、PPT、视频进平台;新购买100门网络课程,实现部分通识课程、公选课通过网络平台教学,稳步提高我校通识课、公选课教学水平。进一步改善图书馆环境,大幅提升图书馆数字和纸质图书质量和数量。组织参加全国、全市信息化教学大赛,力争取得全国二等奖以上好成绩。

17.深化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厘清学校与二级学院的责权利边界,推动人才培养权、人事权、财务权三个权力下放,使二级学院成为办学主体。深入推进二级学院党政领导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健全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施细则,加强执行情况督导,推动党政联席会制度作用发挥。推动智能制造学院的专业、教师、学生、实习实训设备等在上半年基本调整划转到位。推行目标考核,制定系列目标考核配套管理办法,实现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与部门收入挂钩。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深入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和保障兼顾的薪酬分配体系,科学制定绩效工资改革方案,进一步激发全体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极大提高职工收入,增强教职工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强以岗位管理改革和绩效工资分配为重点的人事制度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五、突出内涵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18.全面启动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依托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全面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各项任务。召开全校优质校建设工作启动大会,动员全校师生深入参与优质校建设。根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制定相应的任务书,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优质校建设管理办法。加强过程监督,按计划做好优质校建设的宏观指导、过程管理和动态评估工作;统筹优质校建设等专项经费,增强学校宏观调控能力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组织力量,集中全力组织开展全国优质高职院校申报,力争参选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流高职院校。

19.打造一流的专业群建设平台。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国家和重庆市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推进学校管总、学院主办、专业团队主建的专业建设组织架构,激发专业活力。加快推进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布局工作,提高专业设置的集中度和产业契合度。构建新型专业群发展模式,按照学校优质校建设方案,重点打造5大专业群,统筹协调发展其他各专业群,启动校内统筹协调发展专业群建设申报立项工作。树立专业经营的理念,增强品牌专业优势,在各专业群中分别培养1-2个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重工品牌专业,实现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与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对接。按照国际职业教育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悉尼协议专业建设范式,以机械设计制造、汽车制造、信息技术等专业群的优势专业为试点专业,开展国际通行的专业标准建设。建立专业改造与新增、调整与退出机制。加强实训内涵建设,以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为龙头,带动产教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实训建设。推动实训基地改造升级,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重点建设2-3个实训基地,重点推进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重点改造3-5个实训室。开展5-8个校外实训基地挂牌建设,重点建设1个校外实训基地。完成重庆市智能制造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结题验收。组织申报财政支持的各类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做好德国贷款项目的管理协调工作。支持和鼓励各二级学院设立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加快学分制改革试点。推动校企合作提档升级,建立校企合作优化机制,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合作效能。推动国家教学成果奖申报,力争一等奖有突破。加强技能大赛的组织,继续申请承办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承办5-7项重庆市技能大赛项目,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作用。荣获市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5项以上,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以上。持续推进市级骨干专业和市级专业能力提升服务项目的建设工作。加大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教班”“教改试点班等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培养一流师资队伍。继续加大对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健全工作室管理与考核制度,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引领作用发挥。建成市级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个,持续推进校级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稳步推进职称评审改革,让教师员工职称评审更加公平、规范、科学。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汇聚计划,完善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和激励制度,围绕学校的战略布局和专业重点发展方向,更加精准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突破。新增正高级职称、博士学位人员15人以上,柔性引进领军才1-2人。搭建平台重点打造学校的高水平团队10个。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分线晋升,稳定党建、辅导员队伍。健全覆盖全员的教师轮训机制,提升教师的整体能力。通过团队内部培育、国内外交流学习、行业外部培训、企业顶岗锻炼等多渠道,着力提高教师新技能。进一步规范教师员工到企业挂职、兼职和顶岗实践的管理与考核。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鼓励政策。

21.打造一流的科研创新服务平台。鼓励教师员工主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或承接企业科研项目,教研做一体化,提高自身的项目研发能力和项目孵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技术转移,实现协同创新。加强市校两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依托市校两级平台申报市科委、市教委重点科技项目2-3项;申报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个,持续推进对已有3个科技创新团队培育。支持1-2个团队积极申报市级创新创业团队或市级科技创新团队。修订、制定科技创新类管理、激励办法等文件,加强各类人才的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考核与奖励,将科研工作软指标变成硬任务科研成果登记系统升级为科研管理系统。成立学校科技协会,召开学校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大会,对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推动学校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完成转化2-4项重要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转化收入20万元以上。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内涵建设,促进提档升级。组织申报纵向项目55项以上,申报专利不少于220项,其中发明专利不少于12项;公开发表论文750篇以上,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50篇以上,在权威期刊发表10篇以上;出版专著、教材75部,其中专著35部以上;开展横向项目及技术服务创收300万元以上。

22.打造一流的社会服务平台。发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 进一步深化与渝北区相关部门及两江新区的合作,开展各类社会服务培训5000人次以上。积极申报国培项目1-2项,市培项目3-5项,深入开展中、高职学校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工作。联合成立消防联合培训中心,推进培训工作常态化、可持续性发展。配合学校与两江新区相关部门,完成重工两江培训基地建设。做好袁家岗校区成人专科学历教育直属教学点首届学生的招生工作。完成新增5个培训课程资源库、5个培训实训基地和名师资源库建设。完成重工社区教育学院的建设与志愿者服务学院规划与章程。发挥好职教扶贫作用,全方位开展对口支援天元乡,打好扶贫攻坚战。完成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创收800万元,职业技能鉴定创收50万元,各类社会服务总收入2000万元以上。

23.打造一流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探索依托和服务重庆本土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合作模式,积极开展赴境外进行本土化人才培养、培训及技术服务,输出优质职教资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1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当地培养经济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30人以上,启动境外办学筹备工作。加强2中加班招生与人才培养工作,2018年招生60人以上,新增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报,实施3个交流类涉外办学项目,启动1个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筹备工作。推进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优质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及认证,校内培养国际化教师20名以上;派出教师出国()研修、工作、留学25名以上。深化引智工作,聘请语言类及技术类外专外教来校工作8人以上。实现学历留学生培养的突破。积极开展在校学生留学、游学、社会实践等项目,出国()学生100人以上;接收国际学生学习50人以上。通过重庆市国际合作示范校建设项目验收。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国际合作联盟理事长单位作用,积极推动重庆高职教育的国际合作。

24.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聘请校外的成功企业家、行业专家作为创业导师不少于5人,定期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服务。依托重工众创空间和重工创业孵化基地,深度打造虚实结合的创业实践载体;构建专业+骨干+跨界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训模式,建成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基地,力争全国创新创业示范校创建成功;搭建线上线下孵化平台,引进高端商务服务模式,培育师生创新创业明星5人,转化科技成果5项,孵化创新创业企业3个;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工作评审、资助和奖励体制,围绕创新创业学生需求,推行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休学保留学籍创新创业。力争申报建成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立师生双创项目团队不少于10个。支持并为师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提供保障,组织参赛团队不少于50个,获得市级以上奖励不少于30个,其中一等奖不少于2个。组织开展市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

25.打造一流的校园文化育人生态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工成于思,业精于勤的校训精神宣传与研究。加强文化育人作用发挥,持续推进五位一体生态文化系统建设,积极开展工业文化、共享文化等育人模式培育。发挥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作用,配备1-2人开展好校园文化建设专委会日常运行和各类活动举办工作。设立重庆市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启动工业文化大观园的建设打造,建设一校一品特色文化校园和全国高校文明校园。对照特色文化校园和全国文明校园建设要求,结合实施《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做好任务分解,为建成特色文化校园和文明校园奠定良好的基础。强化学校图书馆、校史馆、展览馆、档案馆、体育馆五馆建设。校、院、班三级联动开展专项整治,加强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支持学生深入开展社团活动,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特色社团文化。构建和推动大学生竞赛文化、实践文化、行为文化等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构建浓郁的现代大学文化氛围。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六、强化保障建设,促进服务水平提升

26.进一步提升招生就业工作水平。坚持规范招生、阳光招生,创新招生宣传方式,注重运用新媒体宣传,加大全方位的宣传力度,高质量做好考生服务。全面做好分类招生录取工作,做好春秋两季招生考试和对口招生考试工作。继续推行专业大类招生,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新生流失率,确保2018年新生报到率保持在92%以上。分阶段精准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抓好学生就业前期和后期的两个三跟踪工作,支持学生参军入伍、自主创业、考试升学、出国研修等,让学生就业有更多选择,拓展和开发就业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而又有质量的就业岗位,毕业年终就业率达到98%以上。

27.进一步加快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着力构建办公、财务、科研与资产、劳资、教务、配需、网络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若干子系统一体化的构架,加快实施,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优先序,分阶段稳步实现。推动基于大平台微服务的数据服务平台、移动平台全面应用,完成3个以上重点模块建设,并确保良好运行,全面提高办公系统、人事、财务与资产、后勤管理服务等核心应用信息化水平。建立学校数字中心,完成数据中心环境及数据中心的软、硬件平台建设。引入运维新机制,提高无故障时间,确保信息安全系统的全面运行与安全防护。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的数据服务能力。推动内容丰富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

28.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体育馆综合验收。完成学生宿舍E栋和二食堂建设,启动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装备制造业开放性实训基地(第二教学楼)建设。完成垃圾场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新校区房屋产权证办理,厘清并逐步解决新校区建设工程验收遗留问题。2018年上半年完成消防高位水池建设,年底之前完成校园消防管网改造并投入正常使用。改造学生活动场地和体育场馆设施设备,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场所。持续改进教职工用餐环境和伙食质量。逐步开放校园后勤服务市场,推进服务社会购买,健全服务供应商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健全物业管理考核体制机制,加强阶段性考核与结果应用。改善实训场地、教室等教学和办公环境,将师生身心健康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积极构建美丽健康和谐校园。规范校园管理,盘活老校区综合楼、校内车库和丁香水榭小区车库的使用。加强能耗管理,清收水电费。严格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公务用车单车经费不超过2017年标准,三公经费下降5%。利用好经营性资产,实现全年创收和节支600万以上。关心教职工实际困难,积极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青年教师住房困难等问题。做好教职工养老保险信息采集和参保工作。

29.进一步加强财务资产管理。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财务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强化预算管理,合理安排收支预算,提高二级部门经费自主权,提高财务工作科学化。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认真做好2018年决算工作。加强资金管理,盘活存量,提高综合实力。加快完成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建成预算管理平台和网上报销平台,着力解决报账难、难报账的问题。推行学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坚持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进一步规范财务档案管理。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确保采购过程规范。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盘活、用好各类资产改革耗材供应模式,加快采购执行进度,提升办公服务品质。

30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加强安全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完善应急演练常态化机制,增强技防和管理水平,提升安全监管和事故防控能力。实施学校平安校园提升工程,开展第四期安防系统安装,实现校园监控全覆盖。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重点领域维护安全稳定工作。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月活动,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抓好安全治理防范工作,重点开展校内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网络贷款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做好宿舍门禁系统的运营使用。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值班人员职责,坚持领导带班、行政值班制度,认真落实保卫人员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加强校园内及周边治安管理,密切与街道、派出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维护校区正常秩序,建设校区的和谐周边环境,保障校区安全。做好信访工作,畅通信访通道,夯实信访工作基础,化解矛盾。确保全年无重大责任安全事故。